本报记者 席仲南
2019年4月是第31个爱国卫生活动月。其间,我市围绕“共推厕所革命、共促卫生健康”的活动主题,结合我市今年“迎旅发”的重点工作要求,精心部署、层层发动,突出重点、分段推进深入开展了春季爱国卫生活动月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活动,切实改善了全市城乡环境卫生面貌。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障活动开展
市爱卫办高度重视春季爱卫月活动,根据工作需要,重新调整了爱卫会成员,并成立了爱卫月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市爱卫办关于开展第31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暨春季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各县(市)、区分别成立了爱卫月活动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活动内容,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集中开展春季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行动
各县区成立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小组,重点对城乡结合处、铁路沿线、林缘地带等地的垃圾包、污冰池、积雪及积雪融化后裸露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和清运。加强主次干道保洁,增加保洁人员数量,垃圾随产随清。加强对居民小区的集中清理工作,组织市直属各单位对主要街路、巷道、广场、居民小区、楼道小广告、楼道外垃圾箱等进行彻底清理。将所有灰包、生活垃圾、堆积物一律清运出居民区,做到日产日清,达到楼前清、楼后净,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清理。行政执法部门对“十乱”现象和牌匾不规范、对马路市场、路边烧烤、占道经营、夜市摊区进行了规范管理,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现象进行全面清理。
对建筑工地出入口和沙场运输专项整治,对城乡所有在建施工场地进行集中整治,共检查施工工地24个,按照要求,均已做硬化处理。基本做到建筑(拆迁)工地围挡规范,无渣土外溢,挡内无生活垃圾,挡外无建筑材料,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在定点检查、流动巡查和签订《施工现场市容和卫生责任状》的基础上,施工工地出入口的路面,并与沙场签订《沙场市容和卫生责任状》。与沿街单位和商户六千余家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对校园周边整治工作,与辖区学校周边商户、单位全面签订《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状》,加强上、放学高峰时段市容环境管理,加大力度进行综合治理乱贴乱画行为。
积极开展全民性治理“城市牛皮癣”行动,清洁市容市貌。对市区出入口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带、草坪等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治理,清挖废弃的树根,为下一步补植做准备。清理防火隔离带,组织全市各级机关干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景区景点公共厕所及环境卫生工作,集中清理了景区内树枝、垃圾、落叶等,提升了景区整体文明形象。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开展乡镇、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行动。村屯建立了乡、村爱国卫生管理组织制度,组织广大农民群众治理农村环境。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三清理”专项整治活动,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还农村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将垃圾堆、粪堆移到村屯外1363处;整修村屯道路402条,清挖排水沟渠57369米,平整村屯路面,整治农户庭院4.91万个;对庭院、仓房、畜禽圈、厕所及房前屋后的道路进行彻底的大清扫;维修和改造农村厕所1923座;改建自来水18处,投放灭四害药物10.06吨,在村内外、路沟两旁、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村屯140个。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集中收集农药化肥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加大白色垃圾治理力度,设立集中存放点以便集中处理。强化秸秆禁烧监管,绿化美化了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
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预防控制鼠害与卫生虫害管理规定》,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科学用药,消除“四害”滋生场所和生存条件。(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