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A03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A01

第A02版
A02

第A03版
A03
 
标题导航
救助两名老人
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开展 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统一行动
温情执法感化“老赖”
探索环资审判模式 司法护航绿水青山
破案神速扬正气 为民挽损暖人心
高速突发山体滑坡 多部门联手保畅通
从“黄牛”到“诈骗犯”
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显实效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7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黄牛”到“诈骗犯”

万超 本报记者 张艳波

人们常说善恶一念之差,违法违规和犯罪也是一念之间。他本想利用之前的工作关系做一名“代发论文”的“黄牛”,却因为“一念之间”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近日,伊美公安分局破获一起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以“代发论文”的名义,骗取两名受害人6000余元。

花钱投稿却被骗

今年2月,家住伊美区的邱女士接到自称是某杂志社公司编辑的电话,对方直呼其名,称和邱女士学校很多老师有合作,可以帮助邱女士在各大权威期刊、论文网站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审稿不仅百分之百通过,还可以短期见刊。由于当时邱女士正要晋升职称,正好要在某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邱女士随即向其咨询相关事宜。对方表示,在该刊物上代发论文需要花费1800元。起初,邱女士也怀疑对方是骗子,但对方能直呼其姓名和工作单位,对论文出版和杂志发行也非常了解,便没多想,随即向对方转账1800元。

无独有偶,2月26日,和邱女士同单位的张女士也接到这名自称“编辑”的电话,同样的套路,骗取了张女士的信任,由于也是急于晋升职称,张女士分两次向对方转账4375元。当天下午,张女士和邱女士单位群内发布通知,称有人冒充某杂志社编辑进行诈骗,察觉被骗的张女士、邱女士赶忙来到伊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报警。

知名“编辑”只是专科学历

接到报案后,伊美公安立即开展立案侦查,并对邱女士、张女士提供的相关证据进行收集查证。通过研判,警方发现该名“编辑”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名专科毕业生,并不是知名杂志的编辑。6月15日,刑侦大队民警顺藤摸瓜,在掌握充足证据后,将犯罪嫌疑人杨某在哈尔滨香坊区某小区出租屋内抓获。

经过讯问,杨某对伪装杂志社编辑,以“代发论文”为幌子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黄牛 ”演变“诈骗犯”

据杨某交代,2019年年初,他在青岛某文化传媒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助他人在杂志、网站上发表论文,当时杨某是公司的业务员,手中掌握着全国有意向客户的名单。2019年年底,杨某从公司离职,一直没有从事正当工作。

2022年2月,生活入不敷出的杨某,在网上看到“代发论文”的广告,便开始盘算“发财之路”,起初杨某想利用之前公司的关系赚点差价,但没想到现在刊物发行管理十分严格,市场行情也水涨船高,张女士、邱女士的佣金根本不够发论文所需的费用,杨某索性放弃帮助她们刊发论文,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真是糊涂,一时贪心,论文发不了就应该把钱返给她们,就不会有今天。”坐在审讯室里,杨某追悔莫及。因为一念之差,等待杨某的将是法律的严惩。目前,杨某已被伊美公安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ICP证2016032301 版权所有  [伊春日报社]   伊春新闻网数字报刊发布平台
© 2016  中国  黑龙江 伊春          国内统一刊号  CN2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