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春华
又到了花香四溢的季节,驱车行驶在南岔县迎春乡沙山村路段,展眼望去,就会看到公路两侧、临近汤旺河畔大面积的北药花海,自成一道醉美风景。当徜徉在花海中,花香四溢,使人放空心灵,回归自然。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游人在花海里拍照留念……这仅仅是南岔县发展北药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2年以来,南岔县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北药种植,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增收致富新路径。目前,已形成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北药产业体系,推动北药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天然禀赋,南岔县抢抓国家扶持中医药产业的机遇,在科学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北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以“种好药”为理念,以“龙江北药”为重点,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借鉴“药都”河北安国的经验,以由点带线、由线带面的空间拓展方式,在县址、岩石、浩良河等地域,展开北药种植区域布局。帮助药企和种植户成立了“伊春森林百草园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伊春神农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三岔河先农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和“浩良河镇林源家庭农场”。不断扩大了全县北药规模化种植,种植品种有返魂草、桔梗、黄芩、沙棘、林下参、赤芍、百合、刺五加、柴胡等。
按照南岔县北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规划北药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大田北药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林下改培中药材面积30万亩。
“中药材种植投入大、周期长,种植的中药材多为三年或四年起收一次,同时在质量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如大田作物稳定,老百姓不会盲目地投入到中药材种植上。县里给予的补贴,不仅减轻了压力,还为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浩良河镇林源家庭农场负责人林福群说。
2019年,经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批复,南岔县成为全省35个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县之一。2019-2021年连续三年获得中药材示范县补助资金2830万元。通过政策的扶持,有效地缓解了种植户资金紧张的局面,调动了种植户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热情,进一步助推南岔县北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使南岔县北药基地建设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
2021年,南岔县获得中药材基地专项补贴资金105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种子种苗生产补贴、规模化种植补贴、中药材初加工补贴、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补贴等方面。聘请第三方黑龙江久禾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对南岔县中药材补贴进行核查,其中:计划规模化种植补贴面积39570.22亩,补贴金额647万元。种子种苗基地补贴面积230亩,补助金额21.4万元。初加工补助企业数量3个,补助金额323万元。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面积100亩,补助金额30万元。其他补贴27万元。
独辟蹊径,让北药种植景观与旅游观光有机融合,建设道地药材展示园和北药产业观光示范带,叫响“北药小镇”名片。
为推动北药产业发展,南岔县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决定打造金南公路北药产业带,加快中药材特色产业园建设。他们提出要坚持机制创新,力争把北药小镇建设成集生态观光、旅游观光、果蔬采摘等科技惠农、乡村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北药种植基地。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