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A03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01版
A01

第A02版
A02

第A03版
A03
 
标题导航
乌翠区打好“双减”组合拳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12345热线荣获全国政务热线 “服务群众优秀单位”称号
聚焦答好“三问”激发晋位 争先驱动力 跑出振兴发展加速度
森林防火宣传
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召开
欢送秋季入伍新兵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9月2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翠区打好“双减”组合拳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案例背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减负拳”。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落实“双减”工作的根本,也是乌翠区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的重点之一。乌翠区制定《乌翠区关于加强作业管理实施办法》《乌翠区中小学布置作业与作业批改管理办法》《乌翠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监督举报制度》等文件,倡导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指导各校加强作业统筹,提高作业质量,明确“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强调“禁止对学生布置大量的机械性重复作业或以惩罚为目的布置大量作业”。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明确教师批改作业职责下功夫,组织人员深入学校、校外培训机构,采取实地察看、访谈、座谈、问卷调查以及暗访等方式开展深度调研。做实做细家庭教育指导,家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统筹推进“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围绕“减负提质”要求,为学生提供有别于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成长服务。指导学校制订“一校一案”课后服务方案,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多样化,将家长的“操心事”变成“暖心事”。

(二)增强课后服务实效,打好“服务拳”。

坚持“统筹管理、公开服务、自愿选择、安全第一”的原则,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课后服务。全区学校全部启动实施课后服务,参与学校4所,参与学生2243名,参与教师273名,占比分别为100%、98.25%、62.76%。先后制发《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等3个文件,从全面覆盖、坚持自愿、强化保障、优化服务、加强监测等方面进行强调部署。目前,乌翠区各校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实施模式,采取学校自管自办、社团参与等多种模式开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从学科能力拓展、兴趣爱好培养、多元智能发展等方面出发,成立各种社团,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在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中,重视“5”的质量,提升“2”的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宣誓、签订责任书,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坚决杜绝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行为。提升家校协同合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理性看待校外辅导培训的作用,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不额外增加学生家庭作业负担,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的课后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规范培训机构发展,打好“治理拳”。

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停止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暑期线下培训,下发《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通知,指定专人负责,对机构情况、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收费标准、教师和学生信息、年检年审、风险预警、舆情分析、群众投诉建议等情况进行适时监控。会同民政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隐藏在居民小区开展各类违规培训的“黑机构”,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开展培训机构督导检查。加大监管治理力度,通过公众号面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动态“黑名单”机制,及时处理违规培训的投诉,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共处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1人、排查黑班1个、要求限期整改托管班2个。

三、经验启示

当前,教育改革进入“双减”时代,“双减”不是一味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是通过“双减”达到提质增效目的,让课堂效率“高起来”,作业布置“活起来”,课后服务“亮起来”,家校协同“实起来”。乌翠区通过实施“双减”政策,使全区一线教师准确理解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措施引领,减负增效。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办法,规范教师的教与学,教是化机械式教学为兴趣式教学,学是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由被动灌输变主动学习,课堂上消化学习内容,彻底改变了过去作业堆积的僵化模式,达到了减负不减质的目的。

二是延时服务,彰显活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做好家校联动,学校启动自愿课后服务,满足学生校内所学知识消化,开办社团锻炼学生“体”和“智”,家庭积极配合,改变过去“撒手掌柜”的作法,融入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督促学生增加课后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增加参与社会活动的次数,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创新举措,强化监管。一方面加大校外违规培训机构整治力度,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内”到“外”肃清影响学生成长的顽疾。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德育、美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ICP证2016032301 版权所有  [伊春日报社]   伊春新闻网数字报刊发布平台
© 2016  中国  黑龙江 伊春          国内统一刊号  CN23-0006